铁建重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期:2023-12-18 12:02:18 发布源: 开云全站app下载
2022年,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坚定不移以党建为引领,保持“两型三化九力”战略定力,创新驱动、改革赋能,公司连续6年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2022年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30位,在上榜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中位列第5。公司位列2022全球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商5强第1、2022中国工程机械专业化制造商10强第1,是全球最大的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商及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专业化制造商,企业主导产业领头羊持续巩固,经营业绩实现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01.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8.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6%。
公司持续强化前沿基础技术探讨研究、应用技术攻关,攻克了双模式刀盘出渣、环形开挖刀盘、倒置式主梁设计、大直径TBM多支护等多项掘进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装备施工地质环境预测技术、整机机电液一体化、地下工程装备模型库构建等14项关键技术,成果应用于盾构机、凿岩台车、掘锚一体机等产品,使公司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攻克超风险地质条件、超恶劣自然环境、超大超长超深地下空间结构等高难精尖超级隧道工程的能力逐步提升。实现一批主轴承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建成国际先进主轴承生产线米级及以上主驱动密封件制造、高可靠性密封结构设计、高精度密封系统装配检测等核心技术;完成掘进机控制管理系统的工程应用30余台套,实现国产化替代。报告期内,成功研制高原铁路大直径多支护TBM“高原明珠号”、全球最大直径23米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北山1号”等多项国之重器,其中“梦想号”被评为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荣获2022年中国工业大奖。
公司坚持工法引领,加强与重点项目、关键客户合作。掘进机在海太长江隧道、广花城际铁路、穗莞深城际项目、深惠城际等重点项目重点突破。钻爆法隧道装备在高原铁路项目承揽业绩突出。公司加快拓展水利水电市场,完成引汉济渭二期、平江抽水蓄能、衢江抽水蓄能等项目合同签订,2022年度实现新签合同额7.94亿元,同比增长33.10%。矿山装备市场迅速增长,签订曹家滩矿井智能快速掘进成套装备等重点销售合同,2022年度实现新签合同额9.31亿元,同比增长101.36%。
创新经营模式,采用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线技术交流、云参观、短视频等新型营销手段,充分推广公司产品产业和核心技术,提高市场参与度和渗透度,2022年海外业务实现新签/中标合同额13.5亿元,同比增长74.47%,实现营业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512.04%。掘进机产品在意大利、智利、印度、土耳其、斯里兰卡市场表现突出,其中意大利市场在手执行订单金额超过4亿人民币。道岔和扣件产品突破乌干达、埃及市场,特种装备产品批量出口塞尔维亚、沙特市场。目前公司生产的工程机械装备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发布《投标前风险与合同签订前风险管控办法》《投标丢标事故评定与追究办法》等系列制度,从投标前开始加强风险管控,分阶段严控风险,实现经营风险关口前移,提高投标质量和合同质量,提升经营效益。
公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已全面高质量收官。公司获批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深入推进改革方案落地见效。隆昌公司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新疆重工入选新疆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3月公司成功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公司主要是做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设备和特种专业装备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租赁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未出现重大变化。公司专注于产品研制,结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不断丰富产品品种类型、优化升级产品性能,具备为最终用户提供适用于多种复杂应用场景下的定制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高端装备和技术服务能力。
公司生产的隧道掘进机最重要的包含土压平衡盾构机、泥水平衡盾构机、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多模式掘进机、顶管机、竖井/斜井掘进机、异型断面掘进机、软岩多功能掘进机、隧道出渣皮带机9大系列,共130余类型产品,主要使用在于隧道、巷道、竖井、斜井等的开挖、掘进、支护一体化施工,开挖直径覆盖φ0.5-φ23m。
公司生产的轨道交通设备最重要的包含铁路道岔、弹条扣件、闸片和闸瓦、预埋槽道、新型材料等,并重点发展了新型轨道交通轨排和道岔、新型轨道交通智能化检测装备等,主要运用于高速铁路、地铁、城铁、中低速磁浮等轨道交通建设。
公司生产的特种专业装备主要包含隧道钻爆法施工装备、隧道冷开挖装备、矿山装备及高端农机。钻爆法隧道施工装备涵盖超前预报、超前处理、开挖、初期支护、仰拱、二次衬砌、救援等隧道施工全工序及隧道施工机器人等30个系列、180余个型号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市政、地铁等工程领域。冷开挖装备方面,研制了钻劈台车、悬臂掘进机、预切槽设备等隧道非爆破开挖装备10余种产品。矿山装备方面,研制了煤矿岩巷掘进、煤巷掘进、非煤矿山等60余种型号产品,形成了集掘锚同步、超前探放、智能导向、一次成巷、负压除尘、数字截割、数据交互等巷道掘进技术体系。公司下线的全球首台煤矿护盾式快速掘锚装备,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掘进锚护同步作业;随后陆续下线了“国内首套煤矿大断面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国内首套煤矿半煤岩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国内首套煤矿高巷道快速掘锚成套装备”等系列新产品。矿山施工设备涵盖掘进、支护、喷射、采矿、环保等矿山全工序系列化装备,应用于矿山等工程领域。高端农机主要为智能六行采棉机、采棉打包一体机、高端青贮收获机等装备,应用于棉花采收和玉米、牧草、苜蓿等多种饲料作物的收获作业。
报告期内公司还完成公路交安工程智能成套设备、抛雪机、一体化造桥机、水库坝坡衬砌施工成套设备等公路、桥梁、水利新市场新产品开发14项。
公司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设置销售单元,建立区域经营+专项经营的立体经营体系。在国内市场,公司实行直销模式,即由公司把产品与服务直接销售给计算机显示终端。在海外市场,公司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同时为快速拓展海外市场,在部分市场与海外代理商开展合作。各级经营机构依据目标市场“大客户、大项目”特点,秉持“工法引领、技术先行和售前交流”的市场策略,深耕属地市场。公司依据行业与市场特点自主构建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经营大数据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库,对客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智能关联与客户相关的商机信息、销售信息、服务信息、设备信息等,提供精准营销与精准服务,多年来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公司专注于研制差异化、定制化、系列化高端装备,提供与工法相适应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定制化成套解决方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推进前沿技术、基础科学和施工工法的三者结合,开发原始性、首创性产品和技术,并确保基本的产品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研发机制,充分挖掘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两端优势配套企业等保持密切的“产学研用”合作,提升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
公司持续打造快速响应、高效合规、柔性扩展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招标采购严格落实“五化”提质降本要求,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创新采购模式,深度整合社会化协作资源,敏捷应对市场波动与定制化需求。充分的发挥隧道装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供应链链主作用,公司广泛引入优质供应商资源,增补培育卡脖子类物料供应商,构建战略供应商联盟,织密风险防控体系,不断的提高战略采购能力与供应链协同水平。
公司具备各产业板块核心部件全工序生产能力。面对市场多样化和定制化需求,公司采用储备式与订单式生产相结合、核心自制与社会化协作相统一的复合生产模式。公司物资计划坚持“战略物资预投、关重件预配、专用件按需、通用件补库”,确保按需到货,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战略,致力于智能工艺、智能装备与智能服务的生产应用,示范试点“5G+工业互联网”车间应用,不断的提高制造智能化程度,2022年制造周期明显缩短。
2022年国内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4%,连续8个月增速加快,比上年大幅度提高9个百分点。步入2023年,随着“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重要工程建设项目的部署,水利、交通等基础领域持续加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成为投资的“主角”之一,公司所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2022年运行走势总体平稳,2023年将维持向好态势。
在轨道交通市场,国家发改委于2022年6月21日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明确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快速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其他重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在政策延续下,城市群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市场将成为轨道交通设备及隧道装备的主要市场之一。
在水利水电市场,2022年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893亿元、较2021年增长43.8%,首次迈上1万亿元台阶,水利水电新开工工程数量、在建工程数量、在建工程投资规模与完成投资额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23年,水利部将重点推进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等建设,国家政策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在抽水蓄能市场,2022年中国抽水蓄能核准总投资规模超过4,500亿元,较2021年898亿元的投资额翻了五倍。“十四五”时期是落实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抽蓄项目斜井、竖井、地下厂房对隧道装备的硬性需求,抽水蓄能市场将是隧道装备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新兴市场,行业市场迎来十年发展黄金期。
在矿山装备市场,2022年,采矿业固定投资增速为4.5%。煤矿机械化率持续提升,据统计,2020年我国掘进机械化程度65%,2021年6月,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工业“十四五”高水平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煤矿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隧道及矿山装备在矿山建设市场存在较多的市场机会。
在海外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成为代表中国制造的优势行业之一。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相互连通重点项目、重大合作进入到涌现期,印度、中东及东南亚隧道建设项目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各国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复苏政策,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求,为海外业务的增长提供了空间,预计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维持相对高位,海外营收规模提升空间大。
在产品运用上,2023年1月份,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了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发展目标以及机器人十大应用场景。在建筑应用场景中明确提升机器人对高原高寒、恶劣天气、特殊地质等特殊自然条件下基础设施建养以及长大穿山隧道、超大跨径桥梁、深水航道等大型复杂基础设施建养的适应性。公司所属的隧道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还将显著提升。
公司坚持以高科技、定制化、个性化、非标、工法密切关联为主要特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定位,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长期保持全球领先的产品竞争力。报告期内企业主导产业领头羊持续巩固,公司连续6年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2022年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30位,在上榜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中位列第5。在同时发布的各细致划分领域分榜单中,公司位列2022全球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商5强第1、2022中国工程机械专业化制造商10强第1(全球工程机械50强峰会组委会和《中国工程机械》杂志联合发布)。
在隧道掘进机板块,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地下工程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大规模定制化企业,公司研发实力、基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品牌影响力均处于行业领头羊。2022年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通过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复核,开挖直径23.02米的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进一步填补了掘进机产品型谱的世界空白,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硬岩掘进机“北山一号”成功下线。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的统计,以产量计算,自2017年以来,公司岩石隧道掘进机装备在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水利水电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盾构机已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大直径及超大直径盾构机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领跑全球。
在特种专业装备板块,公司钻爆法隧道装备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行业领头羊,形成了全工序、智能化产品系列。2022年,国产六行箱式采棉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掘锚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继公司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后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销量再创新高,稳居国内外第一。打造了全球首台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
在轨道交通设备板块,开发道岔新产品86种,高速道岔和高速弹条扣件领头羊不断巩固,并围绕弹条扣件系统、摩擦材料产品、高强度紧固件和锚固支护系统四类产品,打造“高端零部件制造商”,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慢慢地增加产品创新,加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攻克双模式刀盘出渣等多项掘进机关键核心技术,首创地下工程装备全机数字样机设计仿真平台和基于混合现实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掘进机核心部件部分型号的国产化突破。全年获得专利奖9项,科技奖11项,4项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评审。首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公司新兴起的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矿山装备完成国内首台智能型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工业试验,入选国家工信部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完成国内首台7.5m超大断面掘锚一体机,横向滚刀式岩石掘进机,截割功率540kW掘锚一体机的研制。新型交通装备完成了凤凰磁浮工程车系列新产品、湖南磁浮均衡架修项目、资阳齿轨试验线等产品研制。高端农机完成了大方捆压捆机、新一代箱式采棉机研发试制工作,推进高端青贮收获机,采棉机高效采摘系统、三角履带行走装置研制等项目的研究应用。新型工程材料完成了疏散平台、海水海砂复合筋、光伏支架等多种产品的研发试制和试验性应用,已在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设工程等多个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公路交安工程智能成套设备、抛雪机、水库坝坡衬砌施工等成套设备的新产品开发14项,为新产业的逐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新业态、新模式引领行业进入智能互联时代,“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成为业界共识,行业进入服务型制造及人工智能制造时期。公司为满足应对极端工况的超级地下装备的智能建造需求,先后研制了智能型凿岩台车、智能型湿喷台车、智能型多功能作业车等钻爆法智能化成套装备,换刀机器人、智能检测机器人、掘进自动巡航等智能化技术快速突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层次地融合促进了全球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工程机械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质赋能。此外,公司积极发挥定制化装备研制特长,紧跟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个性化设计、项目的实施工程的方案、人员培训、现场安装配置服务、备品配件销售、回收再制造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掘进机绿色再制造技术探讨研究及应用”获2022年度机械工业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
公司聚焦差异化、定制化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驱动公司整体业务的持续发展。核心技术全方面覆盖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设备和特种专业装备等基本的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领先水平。
隧道掘进机方面,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掘进机研发制造企业,自主研制的掘进机涵盖水平、斜向、竖向3种掘进方向,开挖直径覆盖0.5米至23米,130余类产品,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斜井掘进机、竖井掘进机研制技术全面领先,支撑了国内外城市轨道、铁路、公路、水利等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获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积累了雄厚的掘进机技术,研制了一大批全球首台、国产首台重大技术装备,如:自主研制全球首台大埋深敞开式TBM攻克了电液混合驱动、可变径刀盘等技术,攻克了困扰行业50多年世界级“卡机”难题;成功研制挑战世界极寒施工环境的土压平衡盾构机;自主研制用于抽水蓄能的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打破了国内同级别小直径TBM施工30.712米的最高日进尺纪录,引领抽水蓄能工程建设装备技术进步。报告期内,自主研制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φ16.07m)创造超大直径掘进机进尺记录;成功研制了高原铁路大直径多支护TBM,有效应对高海拔、高地应力、超硬岩等极端工况;研制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填补了掘进机产品型谱的世界空白,参与世界最大直径垂直掘进地下智慧停车库建设;研制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解决了大坡度螺旋掘进施工难题,有力助推北山地下实验室建设;研制矿用敞开式TBM,有效解决了大空顶距塌方风险大难题,为煤矿高效安全掘进提供有效保障;研制澳门应用最大直径盾构机、广州地铁全球最大52台盾构机施工机群,有力支撑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工程发展。另外,还研制了出口斯里兰卡双护盾TBM、塞尔维亚首台双护盾TBM、国产首台环切式联络通道掘进机、国产最大直径顶管机、国产首台并排式双螺旋出渣盾构机等系列地下工程高端装备首台套产品。
隧道施工装备方面,公司研制了涵盖超前处置、开挖、出渣、通风除尘、支护、结构、洞碴加工等系列的隧道钻爆法施工装备,共8个类别、29个系列、超过150个型号。自主攻克了隧道装备位姿“控不准”、地质“判不明”、信息“联不通”三大国际技术难题,研制了全球首套钻爆法隧道施工智能化成套装备和装备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复杂隧道环境下,隧道注浆、凿岩、湿喷、拱架、锚杆、衬砌、检测等全工序自动作业、精准控制和“人-机-岩”多维信息的互联互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装备成功应用于高原高寒铁路、郑万高铁、阿联酋铁路等国内外重大工程,创造了隧道施工高效、少人的行业最高记录,推动了我国隧道智能建造。报告期内,研制了全球首台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零排放、零污染,每年可节省能耗费用超10万元,可减排约30吨的二氧化碳,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现;隧道钻爆法智能成套装备大批量制造发运,助力高原高寒铁路隧道超级工程建设;另外,还研制了清淤机器人、救援钻机、智能装药台车、LSJ35-UF小型连续墙等系列新产品。
矿山装备方面,形成了煤巷掘进、岩巷掘进、创新工法3大产品线,打造煤矿巷道掘进、锚杆支护、混喷支护、沿空切顶等工序全套智能化装备50余种产品。突破了智能导向技术、超前钻探技术、自动支护技术、自移式连续转载技术、智能截割控制技术、超高压水射流夹矸层掏槽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全球首台煤矿护盾式快速掘锚装备,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掘进锚护同步作业,装备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掘锚同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全球首套煤矿智能型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国内首套煤矿大断面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国内首套煤矿高巷道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国内首套煤矿半煤岩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601225)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601898)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煤炭集团,为煤矿智能化快速掘进提供有效保障,有力支撑煤炭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轨道交通设备方面,最重要的包含铁路道岔、弹条扣件、闸片和闸瓦、预埋槽道、新型轨道交通轨排和道岔、新型轨道交通智能化检测装备等产品。拥有三条“二合一”弹条自动化生产线型扣件”产品被授予“四川制造好产品”;“弹条Ⅶ型扣件系统”产品列入《2020年四川省名优产品目录》;创新研制钢轨打磨砂轮产品,2020年出口美国;自主研制的高速道岔,在沪杭高铁创造了每小时416.6公里的世界新纪录;打造的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轨排智能化生产线,助力凤凰磁浮文旅项目建设。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内外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远销美国、加拿大、非洲、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全资子公司隆昌公司以弹条扣件、闸片和闸瓦等产品技术优势,获批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报告期内,成功研制全球首组侧向通过速度45km/h磁浮道岔,应用于长沙磁浮快线建设,为后续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高端农机装备方面,利用新疆公司制造基地的产能、技术和区位优势,自主研发了智能六行采棉机、采棉打包一体机、六米割幅高端青贮收获机等装备。研制的智能型采棉机具有动力强劲、传动优良、智能高效等优势,更好地适应我国棉花种植和采收特点,行业权威院士、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智能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高端智能采棉机制造技术”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1“科创中国”突破短板关键技术榜,高端智能采棉机的自主研发填补了我国棉花收获行业高端装备领域的空白,提高了农业机械行业整体研发和制造的水平。报告期内,高端智能采棉机大批量应用于新疆棉田,为促进棉花收获机械化和高端农机产业化做出巨大贡献;大方捆压捆机成功下线,突破了高效捡拾系统及切碎装置技术、喂入系统技术、压缩系统技术、打捆系统技术、车架总成及传动系统技术、液压执行及控制技术、智能化监测及控制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大型高端牧草压捆机领域的空白,巩固公司在高端农机产业地位,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多样化和智能化,为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持续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创新实力明显提升,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进一步巩固了行业一马当先的优势,推动了企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自主研制了高原铁路大直径多支护TBM“高原明珠号”、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全球首台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应用于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的TBM“江源15号”、澳门应用最大直径盾构机、矿用敞开式TBM“拓新号”、首台出口塞尔维亚双护盾TBM、首台出口菲律宾双护盾TBM“茉莉号”、全球首创侧向通过速度45km/h直向通过速度160km/h磁浮道岔、国产首台并排式双螺旋出渣盾构机、大直径复合式硬岩顶管机、清淤机器人、超大口径救援钻机、智能装药台车、小型连续墙等国之重器。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551件,累计授权专利为2,094件。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蝉联、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凿岩台车”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全球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想号”被评为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高端智能采棉机制造技术”成功入选2021“科创中国”突破短板关键技术榜,“基于数字孪生的地下工程装备全寿期闭环创新”入选2022年全球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推广行动十大优秀典型应用案例,“基于智能装备的隧道智能建造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公司荣膺中国煤炭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杆企业,蝉联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入选“科改示范企业”,成为国有企业科技型企业改革典范。
加大了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高海拔钻爆法隧道机械化智能装备、地下工程装备数字样机及数字孪生技术与系统等项目的研发投入力度,增加研发人员薪酬支出和材料费支出,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较大。
公司成立于2006年,从零起步,坚持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敢为人先的自主创新精神,差异化科学技术创新路径,依托重大科学技术项目,聚焦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多项全球首台、国内第一的“国之重器”,支撑了大型铁路、公路、水利、矿山等多领域国家战略工程建设,推动了以掘进机为代表的隧道施工装备实现从依赖进口到批量出口的跨越式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瞄准高端装备智能化发展趋势,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迭代,以装备创新支撑国家战略性重大工程建设,走出一条突出创新引领的国有企业高水平发展之路。
2022年,公司排名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30位,位列全球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商5强第1位,中国工程机械专业化制造商10强第1位。
公司创新提出并全方面实施“两型三化九力”发展的策略,大力构建“创新型、服务型”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坚持走“差异化、智能化、全球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的“九种能力”。
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经过十多年打造和发展,公司已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基本的产品和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非常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
持续发展“服务型”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不断推进产品服务化,将原有产品升级为“产品+服务”包,产品变成服务的“载体”。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做的高端装备和提供施工全套解决方案,并主动、持续地提供覆盖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公司坚持“只干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全球空白的产品,只干定制化、非标的高端产品,只干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二”的产品定位。
公司持续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在虚拟空间中实现研发设计、模拟制造、模拟运行。持续推进产品机器人化,以智能装备让隧道建造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持续推进制造智能化,全力发展柔性制造,智能调度,智能物流。持续推进服务数智化,构筑人机料法环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加强远程监控系统和数字化指挥监控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管理智慧化,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实现业务流程化,流程数字化,流程与业务相互驱动。
公司积极做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装备出口和企业“走出去”。目前,产品出口美国、意大利、土耳其、印度、韩国、秘鲁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九种核心竞争能力”是实现“两型三化”的抓手,最重要的包含“党建+”的动能转化能力、遵循丛林法则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敢为人先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敏捷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风险预控能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全生命全方位服务能力、“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1)“党建+”的动能转化能力。公司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和核心竞争能力。
2)遵循丛林法则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公司创建了多赛道的职业发展通道,员工可以自由选择职位制、职衔制、技能制职业发展通道。共建立十四种薪酬激励机制,形成一套覆盖到全部组织、全体员工的考核激励机制。2022年,公司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的中层干部管理模式,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3)敢为人先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公司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位一体创新平台。
4)敏捷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公司持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响应机制,提升识别、创造、引领、开拓和服务市场的能力。
5)风险预控能力。公司成立健全风控体系与制度流程体系,通过加强财务、质量、安环等方面的风险预控,有效提升风险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
6)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公司放眼全球寻找优质供应链资源,加大国内外供应商寻源和系统集成力度,整合供应链资源;依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让客户介入研发和生产制造;依照每个产品系列的制造模式和产能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生产资源。
7)全生命全方位服务能力。公司的服务周期覆盖产品研制、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跨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8)“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力。公司将数字化深度融入产品、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业务有数字化的内生需求,驱动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反过来革新业务模式,激发质变效应。
9)自我反思能力。公司成立了主动修正的工作改进例会机制,纠偏纠错的负面事项管理与考核机制,强化执行的重点工作督办机制。通过自我反思查找问题、暴露短板,针对已发生的问题主动整改,纠偏纠错,防范规模性系统性的风险。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坚持高标准、高投入、全方位保障科学技术创新资源,不断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学技术创新模式,提升创新自驱力。2022年获中国工业大奖。截止2022年12月底,公司累计获各类科技奖励195项,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11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2项,中国好设计金奖2项、银奖3项。授权2,094件,其中发明632件。
已发布标准中,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团体标准55项,其中主编国家标准6项。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位。
高标准投入保障科学技术创新。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达9.19%,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达30.49%。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投入两项指标均居行业前列。
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支撑科学技术创新。公司率先建立行业内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了“研究设计院+设计分院+研究所+科学技术创新平台”的组织模式,下设20个研究设计院与研发实验中心。打造了十位一体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坚持“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建立了云平台专家库,长期合作的大学或专家团队30余个,1,000余人,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把脉献策,提供智慧支持。变革科学技术创新模式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深化“揭榜挂帅”与“团队自组织”项目组织模式,建立科研项目分级管控模式,实施“发布指南、征集难题、总师挂帅、组队实施”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打破部门墙、专业墙限制,以科研项目牵引科学技术创新、以总设计师竞聘和团队自组织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300152),实现协同高效科学技术创新。
公司积累了雄厚的掘进机技术,研制了一大批全球首台、国产首台重大技术装备,如:国产首台岩石隧道掘进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全球首套钻爆法隧道施工成套装备、地下工程装备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全球首台护盾式掘锚一体机、全球首套煤矿智能型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国内山地轨道交通领域首台套齿轨道岔、国产首台智能六行采棉打包机等。两次均作为行业唯一代表,参展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学技术创新成就展。以科学技术创新研制重大装备,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支撑了国内外城市轨道、铁路、公路、水利等领域重大工程建设。
公司不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了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施工全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在虚拟空间中实现研发设计、模拟制造、模拟运行,满足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需求。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成立了跨越企业、车间和设备三个层面的基于数字模型驱动的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框架,建设核心部件数字化生产系统、智能物流系统和高效供应链系统,提高设备利用率、员工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管理效率。在服务智能化方面,通过信息互通、设备互联、环境模拟、远程监控,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大数据系统,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及时在线、品牌影响力显著
中央企业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国家队”,是中国品牌的策源地。公司坚持聚力品牌建设,品牌竞争优势持续扩大。
推进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产品“新名片”相继涌现。报告期内,下线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北山1号”、全球首台纯电动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引领地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升级。
积极组织并且开展行业高端学术论坛,持续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承办了“中国工程论坛——智能建造及智能装备发展高端论坛”“第二届地下工程装备湘江论坛”“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2021年会”“2022中国图学学会装备数字样机与数字孪生论坛”等行业高端论坛,加入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nternationaTunneingandUndergroundSpaceAssociation)等国际主流行业协会,逐步扩大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大力开展国家层面的系列宣传活动,成功树立行业内专业化高端品牌形象。2021年5月28日,习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最大直径盾构机顺利始发”,公司研制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成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案例。2016年作为工程机械唯一企业参展“十二五”国家科技成就展;2018年作为掘进机行业唯一代表,入选央视大型专题片《大国重器Ⅱ》和“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2019年登陆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建设者》《超级装备》《创新进行时》;2020年央视科教频道8集连播《神农架的“地下军团”》,全景呈现公司钻爆法系列装备创新成果。2021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Ⅲ》深度报道公司钻爆法装备创新成果;公司采棉机自动化采摘新疆棉花视频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关注转发,登上微博热搜,受到全国民众的赞誉,线亿,有力回击国外媒体关于新疆的不实言论,展现公司创新引领、实业报国的责任与担当。2022年,“京华号”盾构机、凿岩台车、采棉机等高端装备参展“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再次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京华号”盾构机入选国家文物局“见证新时代”十年建设辉煌成就;登录央视《智造中国》《天下财经》《创新进行时》,展现公司大国重器的“智”造实力;报告期内,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和省级主流新闻媒体报道498次,其中中央新闻媒体报道223次,引起热烈社会反响。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通过持续的变革创新,公司构筑了九种主要核心竞争力,涉及到党建引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风险控制、生产管理、数字化等每个方面。这些核心竞争力,随着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市场调整、技术革新、商业模式改变等因素,会存在弱化和缺失的可能性。但经过十多年的历史沉淀,公司持续构筑的这九种核心竞争力,已形成了较强的“护城河”作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公司的生产经营需要不一样的种类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可能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上升;公司少量产品使用进口零部件,国际供应链的变化可能给公司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原材料价格管理方面,公司积极开展降本增效工作,采取战略协作、集采招标等方式,控制原材料采购价格增长;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公司与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创新体系,广入严选供应商,签订战略性协议,采取主次备供应商并存、寄售制、配送制等保供措施,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在国产化方面,公司加大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推进零部件国产化、通用化。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金额存在增加的可能性。公司应收账款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央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回款可控程度相比来说较高。公司制定了回款清欠机制,实行多形式的回款策略,执行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回款考核制度;执行严格的分级评价制度,按照每个客户真实的情况调整收款机制。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公司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设备及特种专业装备产品和服务大范围的应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型轨道交通、矿山、水利水电、抽水蓄能及其他公共交通基建(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及其他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基本的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变动可能影响企业业务的拓展。2022年,“稳增长”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提出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超级工程陆续开工,为科研攻关能力强的铁建重工带来新机遇。
国内方面,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际方面,全球多个地理政治学高风险地带,面临相关国家政经形势动荡、政策稳定性差、营商环境不完善等多重挑战,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冲击,可能对公司新签合同及营业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紧跟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方针,加强对行业政策及发展的新趋势的分析,打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差异化的高端智能装备,形成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10,154.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414.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6%。
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逐步转移到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装备制造业将逐步成熟,逐渐进入存量竞争及转型升级阶段,面临较大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同时许多重大创新将处在世界前沿,国内优秀装备制造商将由追随者向领路者转型。全球工程机械50强峰会发布的“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显示,12家中国制造商入榜,总销售额达578.81亿美元,占总榜份额26.15%,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集中度持续攀升,不论是综合性企业,还是专业化制造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强者恒强”趋势愈发明显。从“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来看,上榜的50家企业合计营收2,213.81亿美元,同比上年增加了297.99亿美元,较2021年的50强企业合计营收增长15.55%。50强企业入围门槛为2.31亿美元,较2021年提高了14.93%。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技术积累、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呈现出强者恒强效应。在隧道装备方面,公司盾构技术慢慢的提升,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进一步填补了掘进机产品型谱的世界空白,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硬岩掘进机“北山一号”成功下线,打造了全球首台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隧道掘进机销量再创新高,稳居国内外第一。工程机械行业总体呈现市场占有率不断向大企业、国产品牌集中的趋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着各自主导的商品市场,在品牌、规模、技术、服务及渠道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隧道装备服务后市场已具备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基础。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掘进机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状态,大量旧机进入再制造或维修改造周期,在轻资产理念指导下,部分设备使用方因金钱上的压力等原因倾向于采取租赁模式,客户盾构机的检修、维保甚至再制造,盘活利用老旧设备的诉求增加。在政策方面,2021年3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制造服务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2021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健全服务型制造标准,2022年8月31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全国服务型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客户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由原来的铁路、公路建筑设计企业向水利水电、矿建公司、煤矿甚至是非公有制企业扩展。水利水电公司、矿建公司进入盾构法隧道施工后,依据隧道施工经验也逐步进入城市轨道的隧道施工。隧道钻爆法施工装备的客户结构随着央企大客户推行轻资产运营趋势日趋明显,隧道施工外包模式呈上涨的趋势,采购方式由子公司直接采购转变为项目部租赁或由承包施工队自带设备,施工队、设备租赁商正慢慢的变成为设备的购买主体。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以及稳投资来实现经济稳步的增长有关政策的持续发力,未来国内城轨交通、铁路、公路市场规模将保持平稳,综合管廊、水利水电及抽水蓄能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隧道现场少人化、无人化的要求,隧道掘进机的生产总量稳中有升,定制化隧道装备仍具有可观的市场空间。
“两型三化九力”是公司的主要发展的策略,公司坚持“创新型、服务型”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坚持走“差异化、智能化、全球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市场开拓与快速反应能力、全方位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敢为人先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九种能力”。
经过十多年打造和发展,铁建重工已经初步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基本的产品和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非常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持续推进。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铁建重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从单一厂商制造到共同制造,签订产品合同后,即与客户开展设计联络,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包括精确设计和个性化设计,让客户参与设计,使产品更能适合客户标准和工况要求;主动、持续地为客户提供覆盖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涵盖产品的需求、规划、设计、生产、营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回收再利用、处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报告期内,公司的服务体系一直在优化,服务型制造转型持续推进。
公司坚持以高科技、定制化、个性化、非标、工法密切关联为主要特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定位,重点开发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全球空白的产品。
持续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在虚拟空间中实现研发设计、模拟制造、模拟运行。持续推进产品机器人化,以智能装备让隧道建造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持续推进制造智能化,全力发展柔性制造,智能调度,智能物流。持续推进服务数智化,构筑人机料法环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加强远程监控系统和数字化指挥监控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管理智慧化,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实现业务流程化,流程数字化,流程与业务相互驱动。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推进装备出口和企业“走出去”,为全球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智慧。掘进机产品在智利、印度、土耳其、俄罗斯、斯里兰卡市场表现突出,道岔和扣件产品突破乌干达、埃及市场,特种装备产品批量出口塞尔维亚、沙特市场。
主要包括“党建+”的动能转化能力、遵循丛林法则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敢为人先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敏捷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风险预控能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全生命全方位服务能力、“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目标为营业收入118亿元,毛利率与2022年基本持平。为实现经营计划目标,公司将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聚力“研发+经营+服务”一体化,逐渐完备“产品经营+区域经营”立体经营体系,推进高质量经营。公司将根据行业及市场的真实的情况适时调整经营计划,上述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业绩承诺。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动力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陕西煤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煤能源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铁建重工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